運動使得運動員提前透支了健康?
時間:2024-10-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首先,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一組統計數字上?,F在,整個俄羅斯有400萬人從事體育運動,他們當中有26.9萬人能拿各項目的前三名,其中僅有約500人達到奧運會水平。這個數據告訴人們,8000人中只有1人有可能拿獎牌,獲得令人瞠目的獎金成為富翁。而根據俄羅斯衛生部體育與運動醫學聯邦中心的資料,獲得輝煌體育成績的人中,僅有12%是健康的。
這組數據說明了現實的殘酷性:大多數孩子沒能成為富翁,大多數家長沒能讓子成龍,大多數運動員失去了健康。
心臟:完美但容易被傷害
為了讓身體能“扛住”劇烈運動所產生的超負荷,運動員的心臟開始發生變化。被改變了的心臟,即所謂運動員心臟,一次收縮能把150—160毫升血液泵入動脈,而普通人這個數據僅為50—60毫升。運動員心臟每分鐘心跳能達到180次,而普通人在十分驚恐的情況下每分鐘心跳才僅為130次。俄羅斯衛生部運動醫學中心主任、俄功勛醫生伊戈爾·伊萬諾夫教授說,運動員的心臟外形的確變得很完美,可遺憾的是,它的潛能卻被提前預支了。
運動員的心血管在經過一段時間定期訓練后將生出很多枝杈,為了讓血管已經“長了枝杈”的心臟繼續正常工作,運動員在退役后也必須迫使自己的身體處在運動狀態。拳王阿里中風之前每天早晨都堅持跑5—10千米,就是這個道理。
由俄羅斯醫學科學院教授波利亞科夫領導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2/3的年輕運動員心臟機能都發生了改變。可以說,運動員的心臟比正常人的心臟更容易被傷害。
大腦:發育出現失衡
人們一直認為,加速血液循環能提高大腦的新陳代謝,也就是說,從事體育運動能使思維更敏捷,對環境的分析能力加強。但事實并非如此。
俄羅斯科學院人類形態學研究所胚胎學部主任謝爾蓋·薩維利耶夫認為,大腦中血液循環加強事實上并不是全部,而是個別區域。大腦有區別地提高各個區域的血液量取決于實際需要。運動員大腦新陳代謝被加速,但被加速的地方僅僅是在控制運動活性、運動機能與運動協調的中央區,使腦干和周圍中央細溝的感覺運動區得到發育。當然,適中的身體活動,如在林中散步,能使大腦獲得全面發育,但在高強度運動中大腦完全是按另外的機制工作。如果人類整體練習平衡木,那么負責運動技能協調的腦干理所當然得到發育,但負責記憶力和智力的區域不會有多大發育。
最終情形是:當運動員停止運動,他的大腦負責運動機能的區域受到“冷落”,嚴重缺血,退役運動員身體出現慢性不適狀態?,F實生活中,過去取得輝煌成績的運動員常常易激動,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緒,常常酗酒。
骨關節:出現嚴重問題
即使運動員大腦運動機能保持正常,但骨骼軟骨、韌帶、肌腱已經不再如從前,它們已經被嚴重磨損或被損壞,再也不能恢復。莫斯科總運動醫生、莫斯科運動醫學科學院實踐中心主任祖拉伯?奧爾喬尼基杰說,人們大都看到過牛骨關節表面有一些半透明的亮晶晶的東西,在人體中骨骼也同樣如此,被稱為關節軟骨,它具有獨一無二的光滑特性,永遠不會讓人感覺還有關節存在。但這個軟骨很嬌氣,在被損傷情況下它恢復起來是非常非常慢的。在運動負荷過程中它被磨損,由于經常性的超負荷、挫傷及創傷會出現關節病,但很可怕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開始來臨,被損壞的軟骨讓自己的主人永遠不得安寧。
另外,運動員骨骼組織中的物質交換被加速,致使鈣質流失,出現骨質疏松,機體失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運動員機體全面老化速度加快。 #p#副標題#e#
女運動員情況更糟
人的肌體每天為了能夠扛住40千米越野賽、30個回合的拳擊、10千米游泳及3小時足球練習,荷爾蒙系統將被迫努力工作(在一種極端情況下),運動員血液中腎上腺素水平經常提升,比極限指標高幾倍。而大腦為了承受住超負荷壓力,要獲得比平時高8倍的神經介質。
俄聯邦衛生部運動醫學中心內分泌學家斯特蘭娜?納扎列維奇認為,長期劇烈運動致使整個內分泌系統提前“衰老”,甲狀腺變大,甲狀腺素的不足會導致卵巢喪失機能,結果月經失調,導致不育及其他一些嚴重的問題。伊戈爾·伊萬諾夫教授則說,蘇聯解體后的15年,運動員處在沒有醫學支持的狀態,70%的女運動員患有嚴重的婦科疾病,腎上腺素不足甚至枯竭。在負荷達到峰值時腎上腺工作很正常,而在負荷不足情況下它完全失去功能,不發揮作用。在患這種疾病的情況下,人不得不迫使自己從事最為簡單的工作,很像患有慢性疲勞病。
最終,在停止訓練情況下運動員的內分泌系統遭到最后一次沉重的打擊,運動員剛剛停止“運動”,他的身體就要馬上去適應新的狀況。在甲狀腺素出現危機的背景下,交換過程會立刻被破壞,出現營養不良或者發胖。
精神過度緊張損害心臟
壓力和打擊都可造成精神緊張。兩個最為強大的精神緊張是對運動負荷的適應和對高山缺氧癥的適應。俄羅斯足球醫生把因傷停賽兩周而產生的精神緊張等同于一次心肌梗塞。而一個人能夠承受住幾次心肌梗塞?
運動員生活是一個容易令人精神緊張的問題。極限訓練是一種精神緊張,進球時精神緊張,球沒進也緊張,贏了球緊張,輸了也緊張,到國外訓練身體不服水土緊張,回到家重新緊張。一句話,在短短一周的高強度運動中一名運動員要經受數次精神緊張。
在高度緊張情況下,本來供一生用的潛能開始被提前支取,而且這種儲備永遠不會恢復。薩維利耶夫教授說,人的生命擁有潛能,但它不是無窮無盡的,一下子用盡了這種潛能,生命就可能走到了盡頭。
人的心肌在平衡狀態下跳動80億次,足以使人活到150歲。即使在大都市這種不好的生態和生活快節奏條件下,心肌也足以讓人的生命活到古稀之年。而運動員的平均壽命可能僅僅是這個數據的2/3。
問題還不僅在心臟。例如中年人紅血球生存時間為80小時,而運動員和北極附近居民的紅血球壽命可能為40小時,神經細胞事實上不會恢復,可是在挫傷和發炎等時間內會消亡。
保護運動員健康刻不容緩
毫無疑問,不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有疾病。但他們到底有多少年輝煌的體育生涯?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過大多醫生都認為,僅有12%的運動員真正健康。每個具體的人在超負荷狀態下最為脆弱的地方將首先受到傷害,首當其沖的是身體最脆弱的系統,如心臟、腎臟及支撐運動的器官。
專家建議,要加大體育與運動醫學研究力度,解決運動員健康保護問題。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以生命中最為寶貴的健康為代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