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孔子的飲食養生法則之粗細搭配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在中國,孔子被敬稱為一代圣人,不僅在于他開天辟地的儒家學派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更在于他的養生之道,也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后人在《論語》中發現,孔子對于養生,尤其是在飲食方面,很有見解。
雖然孔子生活顛沛流離,飽受苦難,但他仍在亂世中享有73歲高齡,遠遠超過當時30歲左右的平均壽命。
孔子的飲食養生理論:粗細搭配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厭精”并非是指追求飲食的精美??鬃铀帟r代,烹調技術比較粗糙,吃的谷物往往伴有未脫盡的殼。所謂“精”,只是挑選優質好米,以免病從口入。
如今的問題,恰恰與當時相反,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人們吃的越來越精細,反而容易導致便秘等問題。對于當代人而言,最好“食不厭粗”,適當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做到粗細搭配,對心腦血管疾病等高發慢性病的防治大有好處。而“膾不厭細”是說切肉要細致,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老年人、脾胃病患者、肥胖人群更要充分咀嚼。
吃肉不能比糧食多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即使餐桌上擺放著各種誘人的肉食,也要控制,不要超過主食的量。肉吃多了傷脾胃,要注意與谷物搭配,飲食要均衡。
孔子的說法得到了現代醫學的充分論證。吃肉太多不僅會讓脂肪在體內各處堆積,誘發高血壓、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會增加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因此,吃肉要科學,以多禽少畜、多魚少肉、葷素搭配為宜。禽肉和魚肉,肌纖維相對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可以保護心臟,預防高血脂。
孔子的飲食養生理論:粗細搭配,所以為了更好的養生保健,我們要注意以上的飲食方法,雖然遠隔千年,但仍然對今人有著啟示的作用。尤其是在就餐中,吃肉要保持“意猶未盡”的感覺,吃到口舌發膩才??昃鸵呀泜眢w了。
標簽: